文化瑰寶—寺廟佛堂裝飾設計
- 2022-09-30-
寺廟佛堂裝飾設計建筑藝術與自然的價值在漫長的歷史中,居住在“世界屋脊”的藏族人民,創造出眾多的輝煌建筑群。各種類型的建筑,無論是城鎮、宗山、宮殿、寺院、林卡,還是莊園、橋梁、民居均獨具特色。在藏民族建筑發展的歷史過程中,既注意吸收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建筑藝術和建筑風格,又保持了本民族建筑特色和風格的傳統性,推動了技術的進步,促進了本民族建筑事業的發展。
文成公主公元641年進藏時,“隨帶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”,并召集漢族“木匠和雕塑等工匠”參加小昭寺的修建活動,公元710年金9城公主進藏,亦是“雜使諸工悉從”。薩迦政權之后,漢族建筑藝術和工程技術被大量吸收,夏魯寺就是例證。該寺夏魯拉康大殿,二層布置四座漢式殿堂,分前殿、正殿、左右配殿,軸線關系明確。屋面為歇山頂,上覆琉璃瓦,檐下斗拱做工精細,具有元代風格,西藏建筑不斷地吸取內地建筑風格,并與本地傳統風格巧妙結合,既活潑又富有特點。
藏式建筑是我國寶貴的傳統建筑文化之一。在我國列入“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”頭幾批建筑名單中,藏式建筑、漢藏結合建筑各占一席:布達拉宮、承德外八廟。研究藏式建筑寺廟設計,有利于認識佛教對建筑的影響,山地建筑的特點等,對現代建筑設計有啟發作用,對藏區旅游開發有直接的指導作用。
寺廟佛堂裝飾設計是建筑裝飾界的文化瑰寶,它不僅僅是一門裝飾藝術,更多的是貴古建筑的一種傳承。
上一條: 寺廟天花裝飾的風格如何選擇?
下一條: 無